國新辦3月20日舉行“權威部門話開局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,海關總署署長俞建華研判今年外貿形勢指出,比較來看,我國競爭優勢依然明顯,隨著我國經濟形勢整體好轉,外貿前兩個月平穩開局的勢頭有望保持下去,對今年我國外貿實現促穩提質的目標充滿信心。
針對“在港口的集裝箱空箱數量增加”一事,俞建華表示,這里面有前一個時期新集裝箱投放量過大、國內堆存成本較低、國外疫情緩解后空箱短期大量回流的原因,也有季節性規律作用。大量空箱在我國港口蓄勢待發,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國際市場依然看好我國下一階段的出口能力。
外貿前兩個月平穩開局勢頭有望保持下去
“海關在密切監測3月以來的外貿發展形勢。我們的整體看法是,開局平穩,趨勢向好。”俞建華表示。
從規模上看,前兩個月出口總值創歷史新高,增長0.9%,比預期要好。從構成上看,疫情期間我國率先復工復產,防疫物資和“宅經濟”產品出口大幅增長,抬高了外貿基數。如果剔除“一次性因素”,今年前兩個月進出口增長超過10%。從趨勢上看,按周監測,2月以來我國外貿進出口明顯回穩,2月最后一周比前一周環比增長超過15%。
不過,當前外貿確實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,外需減弱最受關注。全球通脹高企,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,對全球貿易構成了持續沖擊。世貿組織近期預測,今年一季度全球貨物貿易疲軟,預計全年僅增長1%。除此之外,一些國家強推“脫鉤斷鏈”,地緣政治風險,最近西方一些國家金融市場的波動等對全球貿易環境產生沖擊,也是我國外貿促穩提質的外部挑戰。
“然而,我們也要看到積極樂觀的一面。”俞建華說,前兩個月,在經營主體方面有更多企業進入外貿領域,海關新備案外貿經營主體4.6萬家,說明大家的信心在積聚、恢復。在訂單方面,根據監測,新增出口訂單金額增長企業比重連續提升。在新動能方面,電動汽車、鋰電池、太陽能電池“新三樣”合計出口增長六成。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15.8%。在貿易多元化方面,我國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超過10%,對RCEP其他成員合計進出口增長超過3%。
針對“在港口的集裝箱空箱數量增加”一事,俞建華表示,這里面有前一個時期新集裝箱投放量過大、國內堆存成本較低、國外疫情緩解后空箱短期大量回流的原因,也有季節性規律作用。
“大量空箱在我國港口蓄勢待發,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國際市場依然看好我們下一階段的出口能力。從海關最新數據看,2月下旬以來,出口用箱量在持續增長。”俞建華說。
他表示,綜合起來看,外貿形勢還是嚴峻復雜的,但也蘊含了不少機遇,困難更多是全球性的。比較來看,我國競爭優勢依然明顯,隨著我國經濟形勢整體好轉,外貿前兩個月平穩開局的勢頭有望保持下去。因此,我們對今年我國外貿實現促穩提質的目標充滿信心。
針對企業痛點難點,研究新的政策舉措
外貿形勢發展,經營主體是關鍵。去年,海關出臺多項促進外貿保穩提質、助企紓困降成本措施,并取得了預期效果。
在保暢通上,與一些貿易大國相比,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體上不僅沒有因疫情受阻,而且通關更加快捷、更加便利。2022年12月,全國進口、出口整體通關時間比2017年分別壓縮67%和92%。
在降成本上,支持企業享受各類稅收優惠政策,僅去年就為外貿企業減稅、退稅2850億元。
在優服務上,開展“海關關長送政策上門”,創新大宗商品“先放后檢”,農食產品“綠色通道”等監管模式,將87種商品編碼調出法檢目錄,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。
俞建華介紹,海關總署正在對此前出臺的23項措施進行評估,能夠保留的都將保留,確保政策的延續性。在此基礎上,通過調研針對現在企業的痛點難點和堵點,還要研究新的政策舉措。主要考慮四個方面,包括暢通進出口物流,優化口岸營商環境,降低企業成本,支持新業態發展等。
優設施搭平臺促聯通 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
口岸營商環境直接關系到廣大經營主體的切身利益和獲得感,一段時間以來備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。過去一段時間來,海關在各方面密切配合下,就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,也取得了一定成效:口岸通關的時間更短了、通關的成本更低了、通關的手續更便捷了。
“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只有更好,沒有最好,永遠在路上。”海關總署辦公廳主任趙增連表示,下一步,將繼續推出新的有力舉措,概括起來可以用15個字表述:優設施、搭平臺、促聯通、強合作、提效能。
一是優化口岸設施。海關正會同有關方面,加快推進重要邊境口岸的擴能建設項目,進一步提升邊境口岸通關能力。正在指導海南省落實自由貿易港口岸布局方案,加快自貿港口岸建設,為下一步如期封關運行提供口岸設施保障。
二是搭建服務平臺。優化“通關+物流”“外貿+金融”相關服務,為企業提供通關物流全流程信息查詢、出口信用保險辦理、跨境結算融資等服務。
三是促進內外聯通。積極推動陸路邊境口岸復通。進一步促進中歐班列、西部陸海新通道等跨境班列發展,支持各地“海鐵聯運”等多式聯運發展。
四是強化國際合作。大力推動“智慧海關、智能邊境、智享聯通”國際合作,協調推進智慧口岸建設,穩妥推進農副產品快速通關“綠色通道”,推進中國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“單一窗口”合作,推動跨境貿易相關單證交換共享。
五是提高通關效能。在前期評估基礎上,繼續深入推進“船邊直提”“抵港直裝”“組合港”等通關便利化改革試點。指導各地結合實際公布口岸通關流程和主要環節作業時限,將通關時間穩固在合理區間內,給廣大企業提供相對穩定的通關預期。
持續完善跨境電商進出口退貨措施
跨境電商和百姓生活密切相關,這幾年跨境電商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。數據顯示,新時代十年,跨境電商進入快速發展期,過去五年,從2018年進出口1萬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22年的2.11萬億元人民幣,越來越多中國制造的商品通過跨境電商進入國際消費品市場。
據悉,目前,在全國已經設立了165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,已經成為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平臺,已經覆蓋31個省市區。
海關總署副署長孫玉寧介紹,跨境電商有別于傳統的貿易方式和貿易特點,它呈現出碎片化、海量化、信息化的特點。數據顯示,跨境電商的進口清單數量是同期貨物報關單數量的56倍,每單平均價值不足貨物報關單的萬分之三。“在監管過程中,我們查獲了槍爆物品、毒品、管制類精神藥物、侵犯知識產權物品、“異寵”等違禁品。應該說,這些新情況都對海關監管工作提出了挑戰。”
他表示,下一階段,海關將繼續堅持“創新、包容、審慎、協同”的監管理念,堅持在發展中規范、在規范中發展,主要做好兩個方面工作。一方面要在強監管上“下功夫”。運用智能化的驗核手段,通過對報關單證的真實性驗核,防范跨境電商走私行為;加強與跨境電商平臺企業的協作,把風險防范關口前移,進一步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和海關監管風險;廣泛開展商品條碼應用,加強對商品溯源管理,讓消費者安心放心;持續關注境外食品安全問題,及時發布預警信息。
另一方面要在優服務上“出實招”。支持跨境電商企業電子繳稅,便利企業線上辦理;推廣出口拼箱貨物“先查驗后裝用”,進一步提升物流效率,降低企業成本;強化數據分析服務,為新業態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預期引導;優化海外倉申報流程,服務企業進一步擴大出口;持續完善進出口退貨措施,解決企業和消費者的“后顧之憂”
嚴格防范“異寵”等外來物種入侵
當前,不少年輕人熱衷于養“異寵”,同時,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“異寵”寫入其中。什么是“異寵”,又會帶來哪些危害?
對此,趙增連表示,之所以稱為“異寵”,主要是有別于傳統的貓、狗等傳統伴侶動物的一些特殊動物。說它特殊,主要是有一些已經令我們曾經為之動容的小動物竟然成了寵物,比如蛇、蜥蜴、角蛙等,這些“異寵”長相奇特、色彩斑斕、與眾不同。
“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到‘異寵’,這就反映出‘異寵’已經不是簡單的生活寵物,而是另有隱憂。”趙增連說,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:一是這些“異寵”多是外來物種,它威脅生物的多樣性。一些“異寵”一旦發生逃逸或被遺棄到自然界,在沒有天敵的情形下會迅速繁殖擴散,威脅到本土生態系統。二是威脅農林牧漁生產安全。一些“異寵”一旦到了自然界,往往會對本土物種形成巨大威脅,甚至會導致本土生物種群急劇下降。三是威脅人民群眾健康安全。一些“異寵”有攻擊性,如網上看到的火蠑螈、野蠻收獲蟻,有的“異寵”甚至有劇毒,比如巨人蜈蚣、箭毒蛙,還有的“異寵”攜帶多種病菌,會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。
對此,海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嚴格防范“異寵”等外來物種入侵。一是加強口岸檢查,海關利用X光機、CT機等技術手段來防范“異寵”隨郵件入境。二是開展專項行動,堅決打掉非法引進“異寵”等外來物種的犯罪團伙。三是強化聯防聯控。對內加強部門合作,形成執法合力;對外加強源頭管控,壓實境外主管部門的主體責任、監管責任。四是營造社會共治氛圍,沒有人購買,就不會有人售賣。綜合運用“線上+線下”相結合的方式,持續加強對寄遞企業、進境旅客宣傳教育,千方百計強化民眾生物安全意識。
轉自:中國物流與采購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