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內外價差較大,我國食糖走私嚴重,干擾國內市場。走私節奏相對不可控,成為糖市動態平衡表中最大的不確定項。甘蔗直補是應對糖業困局的可行辦法,其直接降低制糖成本,從而影響食糖價格。從縮減內外價差的角度看,直補價格預計在60元/噸。
走私是供需平衡表中的不確定因素
上半年,我國海關共偵辦走私食糖犯罪案件26起,案值3.25億元,查證涉案食糖5.13萬噸,走私的驅動力是內外存在價差。我國食糖供需平衡表中,消費量相對固定、進口量可控、未來一兩年產量變動不大,價格波動的最大干擾因素就是走私。
如何降低食糖內外價差、堵住走私,且確保國內不會大幅減產?國際上比較成熟的經驗是實施甘蔗直補政策。6月以來,市場出現有關直補的傳言,焦點是直補價格和實施時間。直補價格關系到糖價的運行空間,以50元/噸為例,按12%的甘蔗出糖率計算,噸糖成本將下降417元。我們從縮減內外價差的角度分析甘蔗直補價格。
內外價差變動經歷了五個階段
國內食糖價格長期高于國際市場,以鄭糖和倫糖為例,2006年以來,二者價差呈現階段抬升走勢,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:
第一階段:2010年之前,內外價差基本在1500元/噸以內,最低出現在2008—2009年,當時差價不足500元/噸。
第二階段:2010—2011年,內外價差從1000元/噸持續擴大,甚至超過2500元/噸,兩年時間價差拉大約1500元/噸。
第三階段:2012—2014年,內外價差緩慢收窄至2000元/噸下方,三年時間縮小約500元/噸。
第四階段:2014年10月13日商務部宣布將配額外食糖納入自動進口許可管理,2016年7月27日廣西糖協向商務部提交食糖產業保障措施調查申請書,在此期間,內外價差先從2000元/噸快速擴張至3000元/噸,隨后縮小至2300元/噸。
第五階段:2016年7月27日—目前,內外價差同樣經歷了先擴大后收窄的過程,最高在3500元/噸以上,近期加速收窄在2650元/噸附近。
總體來看,兩次食糖產業保護措施都促使內外價差走高,漲幅均在1000元/噸以上,后期即便回落,價差也高于措施出臺前。當前,2650元/噸的價差距離配額外進口許可管理實施前還有650元/噸。
價差收窄面臨兩重風險
7月16日商務部宣布取消食糖保障關稅豁免,對8月1日后進口的配額外食糖統一征收40%保障關稅。配額外進口最低關稅成本由50%上調到90%,勢必刺激國內糖價上移,不利于國內糖價進一步向國際市場靠攏。另外,這樣一來,走私糖的利潤空間也隨之增加。匯率方面,2季度美元兌人民幣上漲5.6%,7月上漲3.0%以上。人民幣貶值提高了食糖進口(包括走私)成本,抑制了國內糖價的下跌。
取消保障關稅豁免、人民幣貶值等因素阻礙食糖內外價差的收窄。甘蔗直補政策出臺前,食糖內外價差預計在2500元/噸上方波動。單從縮減內外價差這一目標來看,若要令價差重新降至2000元/噸,對應的甘蔗補貼價應在60元/噸。
轉自:農產品期貨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