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內“十一”長假期間,ICE原糖持續上漲,主力3月合約的價格從不到11美分上升至接近13美分,升幅接近16%,漲幅居此階段大宗商品之首。盡管全球食糖過剩的預期并未改變,但是巴西食糖大幅減產以及巴西貨幣走強對糖價有支持作用,此外美國、加拿大、墨西哥三國達成新的貿易協議對市場人氣也有利好提振。
國際糖價自2016年10月見頂回落以來,至2018年8月時累計下跌了約13美分,跌幅達到56%,ICE原糖2018年10月到期合約最低曾下探至9.83美分,創下了近十年來的新低。糖價大幅下跌嚴重挫傷糖廠制糖的積極性,巴西中南部主產區今年截至9月中旬累計產糖2097萬噸,較上年同期減少了542萬噸。目前該產區已有糖廠陸續停榨,本年度食糖產量下降已成定局。據業內不同機構預測巴西中南部產區本榨季總產量最多只有3160萬噸,而最悲觀的預測只能達到2690萬噸,分別比上年度減少446萬噸及916萬噸。
此外,受政治、經濟因素的影響,2018年巴西貨幣雷亞爾波動劇烈,年初時美元兌雷亞爾匯率最低時為3.14,到9月中旬時達到4.19,雷亞爾貶值了三分之一 。既然國際貿易以美元計價,那么同等價格下,在雷亞爾貶值后糖廠出口食糖按本國貨幣計算將得到更多的收入。由此刺激巴西食糖出口,相應對糖價有利空壓力。不過,隨著巴西總統大選臨近,雷亞爾逐漸走強,到10月5日時美元兌雷亞爾匯率變為3.87,這對食糖出口有一定抑制作用,相應國際糖價出現回升走勢。10月7日巴西大選進行首輪投票,一旦形勢明朗,雷亞爾或許能夠走穩,對糖價的影響可能會減弱。
還有,10月初美國、墨西哥、加拿大達成新的貿易協議,其中涉及改善加拿大乳制品市場對美國農民的準入,或許會因此增加美國對食糖的需求,相應對國際食糖市場利好。當然,目前市場對此題材仍處于新聞炒作階段,真實影響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得到體現。
以上三個因素是近期刺激國際糖價持續走高的主要原因。但是,就供需形勢而言,全球食糖繼續過剩的局面暫時不會扭轉,只是過剩幅度有下調可能。比如,因印度食糖預期大幅增產,很可能超過巴西成為新的世界最大產糖國。而且,印度政府為鼓勵糖廠出口而采取補貼等政策。還有,近來印度盧比兌美元大幅貶值,10月4日曾跌至74.29,而今年年初最強時達到63.35。美元加息及印度國內通脹加劇對盧布匯率還有壓力,而盧比貶值則可能會刺激糖廠加大出口力度。所以,即使巴西食糖減產導致出口下降,印度擴大出口的前景對全球食糖仍有過剩壓力。
就市場反應而言,雖然ICE糖價出現階段性見底回升,但CFTC持倉報告顯示,截至2018年10月2日,ICE原糖非商業凈多頭持倉負值繼續增加,為-79884手。2018年以來大部分時間里凈多頭持倉表現為負值,只有6月份時短暫轉為正值。雖然近期負值數量較最多時的-12萬手有所減少,但仍為十多年來的偏高水平。除非印度新糖產量或出口量大大低于預期,否則年內糖價的反彈幅度終歸有限,預計13美分以上可能存在阻力。長期看,重要壓力位在14.5~15美分。
國內糖價7月曾出現階段性反彈行情,8、9月份弱勢震蕩,主力1901合約圍繞5000元整數位上下波動。8月銷售數據全國合計值與各省數值加總有較大出入,市場未走出年度末期的翹尾行情。9月份以后進入消費淡季,且北方甜菜糖陸續上市,即使進口糖數量下降,保證正常供應應無問題。所以,盡管國慶假日期間外糖大漲,但對國內糖市的利多作用可能有限。或許可以參考2015年的走勢,那時同樣是國慶假期外糖大漲,節后國內糖價補漲,但當日出現階段性頭部。當時國內糖市尚處于減產周期,糖價又震蕩蓄勢了7個月才再次走出突破上漲行情。而且,CTFC對于ICE原糖的持倉統計顯示,2015年10月6日總持倉為743349手,基金凈多持倉為130525手。而今年的10月2日,總持倉為812368手,基金凈多持倉為-79884手,即明顯偏空。所以,今年鄭糖1901合約雖然節后高開,但5200元附近仍可能存在較強壓力。國內新糖產量的預期,以及外盤表現和四季度進口數量等都是近期的主要影響因素。